
词/曲/演唱:赵节
扔掉了疲惫忧愁沮丧伤心的感觉
缓缓的骑上车子驶出家门
把自己放入一个轻松的世界里面
再缓缓睁开朦胧的双眼
商场里两个人在义务演出
只因为被对方弄脏了衣服
诅咒的声音在此起彼伏
我赶紧逃也似的慌忙跑出
忘掉了作业太多的英语算数
走进了文学 我的乐土
从荷马史诗到鲁讯全集 这个下午我好舒服
然后我走出书店来到了阳光里面
看到了马路旁边的咖啡屋
听到了那里传来抒情浪漫的曲子
我的心就随着那音乐跳舞
地铁门口有一位盲人歌手
唱着那李春波的一封家书
翻遍身上褪色的牛仔服
我向他包裹里扔进了两毛五
拐进了我家住的那一条胡同
每一个人都忙忙碌碌
做着自己该作的事情
走着自己该走的路
闻着那路旁甜美的烤红薯
回到家中我还得读书
文科生的美丽的下午 这个下午我很幸福
---

唱这歌的人叫赵节,今天才知道她的名字。
被创作出5年后,我在高中听到了这首歌。那会刚上高中,完全陌生的地方,身边的人,环境,一切都是新的。
不知所从。除了在物理和数学课上皱眉头之外,其他一切还好。
不知道是谁的卡带,那会有个随身听,同学的课桌里都有那么几盘,多的要拿鞋盒子来装,随手拿来听听。
10年前听到这歌,觉得一个文科生的学习生活还不错,再加上本来对物理化学是绝缘体,分科的时候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文科生的行列。并且暗自庆幸不用像理科生那样下课了还要趴桌子上研究什么诡异的题目。出去吹吹风也好嘛,站窗口看看风景也好嘛,文科生轻松,一个原理懂了,自己发挥就可以了,像作文一样!
由于不喜欢代数老师塞壬般勾魂的眼神,导致后来我不交她的作业。结果我的数学总在生死线上挣扎。物理化学当然可以堂而皇之的say bye了,只要过了统考就大吉了。
流行歌曲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当多年以后那个旋律的腔调再次响起,就会立刻把你带到当年你听它的哪个情境,像时空穿梭。校园广播在放《爱就一个字》的时候,你站在寝室的窗户边望着远处操场上一堆恋人在有雪的操场拥着不分开,歌放完他们也还一直抱着。以后每次听到旋律响起,你就能想到那个冬天,你有点冷,站在窗户边有点暖和,你随便一望,就看到了那一对,好奇他们为什么要抱那么久?……
像一个个碎磁片,保存着一段段看上去残缺而感觉又很丰富具体的情感。你在雪天的地方哭过,那你梦到雪天就代表你会伤心难过。
文科生的一个下午给的就是这样一个感觉,已经没有办法查出究竟是在那一段时间,但是那感觉是欺骗不了的。就是某一天,感觉很新鲜且一直新鲜至今!!
年轻是好的,一切都新鲜:肉体、精神、世界。一个鲜嫩可口的婴儿总是要长大的呀!指甲变硬,皮肤更结实。精神也一样,不再有18岁那时的鲜脆欲滴,顶花带刺。所以,流行歌打在记忆里的碎片也就珍贵:时不时给你惊喜,让你有种回归新鲜的错觉。
10年过去,我不再新鲜。变成了一个没有用也不是很好的人。遭遇新鲜的错觉,让我振奋。暂时鲜嫩的同时,也会捎带想起那时做的诸多没谱的事。人回头看总觉得自己是没谱的,可是,正是这些没谱构成了新鲜。
当5年或者10后,我再看现在的自己,可能也会觉得没谱。如果没有,那提前为自己默哀下:我已经熟透了——透到凋谢。
伤春悲秋没必要,我不是女人,要叹息青春凋谢。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速死在恐龙看来是很可以理解和接受的事。
子在川上曰过,时间不曾为谁停留,大恐龙死了俺爹死了俺娘死了,俺也得死呀。所以子也一定曰过:逝者如斯夫,爱B谁谁。
很难想象着迷赵节的高中学生和现在上班下班满脑子股票房子的准中年人是同一个人——不再喜欢着同样的人不再携带同样的梦想不再活在同一个世界。
我们是否还是同样的那个人?那个时候你拥有着什么重要得不能丢失的东西而如今你只能扼腕太息或者完全不知道什么时候它神奇的悄悄离你去了又或者你还保留一点?又有什么是现在不能丢弃的?没有珍惜的功能就变得只会不停的要又不满足只是一直想着我要有什么还要有什么却不想自己真的需要什么要保留什么。上帝在圣经里早已经明谕: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
提上裤子,俺发泄完了。